• 平安集团
  • 平安银行
  • 登录
    • 企业用户
    • 个人用户
  • 注册
  • 更多
    • 帮助中心
    • 在线客服
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橙e网
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行情

相比电商“新零售” 家装行业回归线下趋势更明显

行情分类:家居  文章来源:中华商务网  2017-07-26 10:41:56

字体:小中大

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相比电商“新零售” 家装行业回归线下趋势更明显

随着“互联网+”创业浪潮的逐步减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转移到线下实体店和实体经济上,相对于已经遭遇发展困境的线上,这里的发展潜力似乎更加能够让人垂涎。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陆续与永辉超市、银泰百货、三江购物等线下商展开合作。

随着“互联网+”创业浪潮的逐步减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转移到线下实体店和实体经济上,相对于已经遭遇发展困境的线上,这里的发展潜力似乎更加能够让人垂涎。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陆续与永辉超市、银泰百货、三江购物等线下商展开合作。

同电商领域逐步将目光转移到线下商超相比, 家装行业的发展回归到线下的趋势更加明显。以土巴兔、齐家网为代表的互联网家装平台开始布局垂直类的家装平台,以爱空间、家装e站为代表的互联网家装公司则开始不断拓展线下门店,以天地和家装为代表的家装新锐力量则从一开始就将目光聚焦在了线下。

互联网家装的这样一种发展状态从一个层面表明,简单地通过线上就想要轻松完成对传统家装问题和痛点的改造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想要实现行业本质性的变革,必须通过线下与线上的结合,在保持互联网时代原有先进经验的前提下,从新的切入点入手才能让互联网家装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其实,互联网家装的发展历程已经告诉我们,简单地通过线上的手段根本无法实现真正改变人们家装痛点的现状,只有借助新的手段才能让互联网家装 的发展充满可能。因为互联网 家装 所提供给人们的是解决效率的问题,而家装真正关注的焦点在于质量,质量和效率之间矛盾的无法调和最终让互联网 家装 变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互联网家装的很多美好愿景在落地的过程当中遭遇到了诸多困难。尽管我们在互联网家装横空出世的时候对于它充满了很多的美好想象,但是等到我们真正将这些美好的想象落地的时候却发现在实际落地的过程当中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

比如,对于工人施工的问题。互联网家装公司会通过业主的打分,并将打分进行公示,以此来作为与其合作的家装公司对外宣传的一个主要营销点。但是,这个想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就遭遇到了很多挑战。由于这些家装公司并不是互联网家装平台直营的,所以这些家装公司即使被业主打了一个很低的分数,但是它在经过改头换面之后依然可以招揽顾客,进行新业务的拓展。

尽管这种无关痛痒的监督方式被很多互联网家装公司看做是解决野蛮施工、不科学施工的杀手锏,但是等到实际落地的时候,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终让互联网家装的监督作用成了摆设,很多家装公司在实际装修的过程当中依然会野蛮施工,依然会随意施工,对业主的装修造成伤害。

除了施工上的美好愿景遭遇挑战之外,设计、原材料、监督等诸多环节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终导致了很多互联网家装 公司即使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和噱头吸引了用户的关注,最后在实际的装修过程当中依然没有给业主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第二,互联网技术始终与线下的实际操作难以实现充分融合。我们都知道, 家装 行业其实是一个偏重线下实际操作的行业。而互联网技术所解决的则是如何通过线上的手段来提升效率的目的,在这样一个规则的影响下,互联网技术开始出现与实际操作无法实现充分融合的情况,最终导致了很多的互联网家装 公司的创新之处无法真正落地。

以装修的第一个环节设计为例,很多互联网家装公司对于设计的改造主要体现在对于业主装修设计需求的整合上。在他们看来只要整合海量的用户数据,就能够借助这些海量的用户数据找到一个“最大公约数”,进而在通过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其实不然。因为装修始终都是一个个性化很强的行业,即使是同一种设计风格,同一种户型,业主们对于颜色、细节的要求都是千差万别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简单地为了提升效率,而不顾及业主的实际需求,通过硬生生地强切来增加互联网家装 的效率,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这种以提升效率为主导的互联网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必然会面临很多困难。

互联网技术与线下操作的难以融合,最终导致了互联网 家装 始终与实际施工呈现出两张皮的状态。如果这个痛点和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互联网家装 只能会给人留下一个把柄,那就是换汤不换药,只能被看做是一种营销噱头。

第三,互联网家装的高素质与装修行业的低水平之间的鸿沟需要填满。即使互联网 家装 衍生于传统家装 行业,但是互联网 家装 始终都是一个非常新兴的行业,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然而,装修行业的整体水平和素质与互联网家装却有着一定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并没有应为互联网手段的出现而填平,这个鸿沟反而有越来越深的趋势。之所以会有这个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装修行业是一个偏重于施工操作的行业,即使是你的技术再先进,你的设计再领先,如果没有一个的好的施工队伍来保障的话,最终用户感受到的依然是一个非常低端的存在。

因此,互联网家装应该改造的一个重要的点就是提升施工工人的素质,并逐步让他们缩小与互联网技术之间的差距,通过这种差距的逐步减少,最终实现互联网家装 的美好愿景能够落地到实际的目标,让业主看到的装修效果与宣传时候所呈现的状态一致。

互联网 家装 所遭遇到的诸多困难最终让它成为一个很难通过简单手段就能够实现最终目的的存在,如果互联网家装 想要获得新一轮的发展,想要彻底解决用户的装修痛点。它就应当同电商行业一样,关注线下的发展,通过关注线下找到解决线上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为互联网 家装 带来新的发展。

第一,从平台到垂直,互联网 家装 必须自我革新。互联网 家装 同“互联网+”时代的很多模式一样都在走平台型的发展模式,但是这种发展模式所带来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很多好的想法在落地和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遭遇到了诸多挑战。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互联网家装 公司就必须告别平台思维,通过从平台走向垂直来将自己的诸多好的想法落地。

以目前他们合作的 家装 公司为例,这种通过简单的资质审核就能够在互联网 家装 平台上招揽生意的做法已经无法让互联网家装 获得新的发展,想要开启新的发展时代,互联网 家装 平台需要通过对于这些 家装 公司的控制,甚至通过自建的 家装 公司来解决落地过程当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因此,互联网 家装 公司必须走向垂直发展,通过自建装修公司,自建施工队来让它的想法落地,实现互联网家装 与实际落地施工差距较大的难题,真正能够通过这些装修公司和施工队让互联网 家装 的很多方式和手段落地,最终让互联网 家装 不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能够带给业主装修体验的提升,最终改变家装 行业的现状。

平台逻辑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只会是流量的增加,而垂直介入的发展模式则才能真正将这些流量转化成为实际盈利,带来行业切实改变的真实力量。所以,互联网家装 公司必须进行自我的革新,从平台增长的时代迈入到垂直介入的时代,通过对实际装修的深度运营以及用户体验的切实改变来实现 家装 行业切实改变的目的。

第二,互联网 家装 的根本依然在于“人”。美好的愿景需要有人付诸实践才能真正落地,而落地则需要一个又一个的施工工人的推动,所以解决当下互联网家装 发展的问题,依然需要借助人的因素因素来完成。设计师、施工工人、监工等 家装 环节过程当中都会出现的诸多人的因素都需要来一次深度的素质提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互联网家装 会出现的问题。

通过实际的培训、拓展、授课等多种形式来改变很多 家装 公司的施工工人整体素质不高的难题,再通过将互联网技术进行比较符合施工工人的表达来增加工人们的使用率,最终让互联网家装 不再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真正落地到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

以施工现场的24小时监控为例,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让施工工人被动接受这种监控,而是应当让他们知道通过监控之后给他们自己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我们可以鼓励施工工人在装修的时候使用24小时监控,这样的话,他们的工时费会比没有接受监控的工人多一些。另外,通过这种24小时的监控之后,他们的实际装修效率或者是他们后续的施工的订单量会有一定的增加。只有这样,互联网家装 的一些美好愿景才会有人去落地,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最终给 家装 的整体效果带来根本影响。

第三,借助新技术消弭线上和线下之间的鸿沟,互联网 家装 才能真正实现落地。新技术在当下的发展过程当中越来越多地开始发挥出功能和作用,而在互联网家装 领域,我们同样需要借助新的技术才能让线下和线上之间的差距消弭,并实现互联网 家装 的最终落地。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VR技术让互联网家装 的现场施工监督更加的实时、真实,减少由于平面、单一的监工所造成的实际监督不够彻底的痛点和问题;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形式让业主的需求进行一个根本性的整合和梳理,以此找到一个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固定性的东西,再通过将这个固定的框架填补一些个性化的东西,最终实现装修效率的提升;再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提前预知到业主施工过程当中需要用到的一些材料,将这些数据提供给建材厂商,能够让建材厂商实现提前生产,最终让建材厂商的生产更加有效率,供应更加有效率,最终所带来的施工也更加有效率……

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关注线下的当下,互联网 家装 同样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模式和逻辑,只有这样,互联网家装 的诸多愿景和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落地,互联网 家装 的美好时代才能真正到来。可喜的是,新的技术和发展模式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可能性,通过走向垂直、牢牢抓住人的因素,它们将会最终让互联网家装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二)上半年建材家居市场销售额4071.2亿元 同比下降25.34%

近日,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共同发布的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6月份数据公布。6月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为91.63,环比下降5.40点,同比下降15.52点。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6月销售额为773.4亿元,环比下降7.02%,同比下降27.57%。1-6月累计销售额为4071.2亿元,同比下降25.34%。

家装淡季致建材家居市场走低

6月BHI环比再下跌,2017年上半年BHI呈低位运行走势,全国建材家居市场整体表现远不及去年同期。中国建材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秦占学认为,6月高温多雨,是传统的家装淡季,BHI延续上月态势,继续走低。1-2月传统春节期间建材家居市场歇业,使得BHI低位起步,之后连续上涨至4月高点,然后连续两月下跌,整体低位运行于2016年同期。

受房产调控及建材家居行业转型影响

受全国房地产市场直接影响,与高位运行的2016年楼市相反的是,2017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呈逐步降温趋势: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持续收紧,调控城市持续增加,政策区域联动性、创新性增强。调控的升级和发酵使得投资投机需求得到明显抑制,房价涨幅明显放缓,楼市成交有所下降,也是建材家居市场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建材家居行业转型升级、结构性改革还未跟上当前消费升级的步伐。当前85后、90后主流消费群体一方面是互联网消费主力,另一方面期待更新、更时尚、更个性的产品。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发展模式早已不适合行业发展规律,行业企业应该积极应对,在提升硬件、丰富业态、更新品牌等方面多下工夫,努力引领消费。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家具企业跟随卖场扩张是受益吗?

近年来,一方面,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欧亚达等全国连续卖场扩张迅猛,不断扩大全国布局。另一方面,租金不断上涨,销量不断下滑,盈利空间由此大大缩小。因此,企业感觉备受卖场压榨之苦。

连锁卖场曾与沿海厂商互利共赢

事实上,“企业+展会+连锁卖场+经销商”模式,曾经被沿海家具企业公认为是主流的、先进的家具营销模式。众多沿海品牌大多是通过参加沿海三展(东莞展、深圳展和广州展)而寻找到经销商,并由此和家居卖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进入高端卖场,一则销售产品,二则形成“高端品牌”口碑,二者相辅相成 ——“可以肯定的说,早期跟着连锁卖场走的企业,是挣了钱的。”受访企业承认,所谓“战略合作伙伴”,就预示着大家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确实,这种合作关系使企业、经销商和卖场三方获得了巨大利润。但是近年来,随着家居卖场过快扩张,越来越多家具品牌感受到自己是“被扩张”。

如今的某些连锁卖场,在厂商看来,已经不是鸡肋可以形容,有受访企业告诉记者:“房租年年涨,物流消耗大,赚钱不多,这样的后果是商场表面似乎是良性发展,但其实上岌岌可危。”他说:“家具厂商被迫跟进,被动布局,成本飙升,利润摊薄,最痛苦的是卖场经销商,昂贵的租金、苛刻的规定,资金的占用,让其稍不留心就会完败退场。”

卖场下沉 加大内陆企业招商力度

在四川企业走访,说到卖场,人们都会提及红星·美凯龙宜昌店招商事件——显然,这是一个典型案例:一方面从卖场来看,反映了全国连锁大型卖场下沉二三级城市的决心与行动;从厂商来看,表明卖场在快速扩张中遭遇到了招商空白,毕竟,长期跟随红星·美凯龙的铁杆企业实力参差不齐,产品布局各有不同,他们或是跟不上或是没有必要去步步追随卖场全国性布局的脚步。另一方面,红星。美凯龙卖场扩张和下沉的确需要四川这样的内陆大型生产产业集群介入。因为,他们有三个优势,一是物流优势,二是实力优势,三是布局需求对接优势。这也就难怪红星。美凯龙向四川企业伸来了橄榄枝,“一句话,他看中了四川企业的体量和销售模式”。事实上,作为中国四大家具集散中心,成都产品主要辐射中西部地区二三级市场,且随着成都家具产业的飞速发展,产能和销量的大幅上升,其对全国各类市场的拓展将更加深入,借连锁卖场之势无可厚非,但因四川企业做渠道已积有自身经验,所以川企不会为此着急。

共铸平台 形成健康盈利模

式四川企业业内人士谈及赚不赚钱这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很坦承的说:目前在连锁卖场“达到六四开,即六成盈,两成平,两成亏,就已经是相当高的盈利率。”——不希望在此基础上朝下跌,再跌的话,企业终究会逃离。

据其分析,以红星·美凯龙为例,他一方面以资本运营为手段,强化商业地产价值,另一方面将稍优势的品牌企业集中到一起,由此整合着手上市,这是大势所趋。但若要引入四川家具企业,川企也有自己的要求要提:一是给四川家具一片空间,不能将四川家具作为商场补空工具;二是融入广深家具,按产品品类加以梳理和给位置;三是强化商业招商和运营规范,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四是出于商业地产增值目的和大型体量的限制,商场选址大都在郊区,客源较少,这需要商场营销的强化和商业配套的跟进。企业已经成为了商业地产增值的工具,但不应当是牺牲品。

反观四川家具本身,川企也有自知之明:“的确,我们和广东家具还是有一些差距,尤其是产品包装,氛围营造上。这也是我们要进大卖场的原因,整个环境会给我们压力和鼓励,促使我们更进步。”因此企业需要到连锁卖场这个大平台上竞争。而竞争是为了盈利,如何才能盈利?“一是厂家的开发能力,在产品的设计、研发上要努力建设大流通大平台,即是要合作做好卖场平台;三是经销商意识,要步步提升经销人材及其能力。”

如果要界定目前家具营销,现在是混乱期,要经过上升期,调整期然后来到平台期

“说实话,我们也希望到更大的流通平台。”某企业谈及其进驻红星的体会: “到了红星,才知自己做得有多不好,这是自知之明,促使自己更努力。在二三级市场只是用价格来促进销量,但进入红星就是‘锻炼自己’的机会到了。大家在一起比产品、比文化、比包装、比氛围。所以,我们认为连锁模式有三好:一是产品有了同台比武的机会,二是连锁模式对市场拓展的有效,三是对厂商思维模式的革新。”

三、本周聚焦

(一)消费升级时代下,互联网软装“蝶变效应”凸显

在家装行业,当谈及“软装”或是“互联网软装”的概念时,往往会出现“概念不统一”的现象,原因在于从业者们对此总是众说纷坛。

有人认为,软装就是当你把整个家倾倒过来,会往下掉的所有东西的集合就叫软装。有人则以通俗的方式拿“人”来举例,认为做了软装与没做软装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没有穿上衣服。还有的人以可活动家具与不可活动家具这两种分类方式来定义软装产品与硬装产品。

家装行业的发展历史已久,为什么在其中的一个分支——软装行业会出现定义不精准、分类不明晰的问题?或许与这个行业中尚未出现具有较强品牌效应的企业不无关系。

在过去,发展较缓慢、品牌替代率过高的互联网软装略显尴尬

与整个家装行业对比来看,软装行业的发展确实相对缓慢。从历史发展规律上来说,国内家装行业的发展经历了至少两个发展阶段:首先是注重实体经营,家装企业用线下大规模开店打下吸引客流的基础;其次,家装企业纷纷开始布局电商渠道,营销模式逐步从线下往线上拓展,这使得家装企业的流量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相比之下,大多数软装企业由于资金方面不够雄厚,往往缺乏线下大规模开店的能力,同时也难以长期整合软装供应链,容易造成品牌替代率过高的现象。另外,软装公司往往不是装修用户接触家装的第一道入口,这就使得它们在获取流量方面显得不那么有优势。

为什么说互联网软装缺乏品牌效应?

在亿欧家居近期与多位软装从业者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互联网软装在过去缺乏品牌效应的三个本质原因。如果要用三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市场认知度低”、“缺乏标准”、“更难整合”。

第一,在过去,由于多数人们的审美需求与经济水平尚未上升至同一水平线上,这就导致人们长期以来对软装以及软装公司的市场认知并不高。放在现在来说,家装行业只有东易日盛和名雕装饰两家上市公司,软装上市公司还未出现。另外,软装行业的消费者也处于成长阶段,其市场潜力在过去尚未被完全激发出来。

第二,在过去,由于软装行业的整体需求量低、缺乏公共认可的行业标准,软装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对来说也不太稳定。

第三,相对于硬装来说,软装的供应链更难整合。这也是为什么业内普遍认为软装比硬装更难做的原因之一。在行业发展多年以来,硬装已形成了较为成熟或完备的建材商合作模式、配套供应链体系和销售渠道,但软装行业并不像硬装扎根扎得那么深。

事实上,它们要想在沙发布艺、家居面料、家纺配饰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供应链闭环,难度非常大。而这三点恰恰是软装行业在过去并未出现一家极具品牌影响力的公司的重要原因。

不过,随着消费升级浪潮的到来,互联网软装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

消费升级改变了消费者对软装的认知,“蝶变效应”开始凸显

与互联网家装相比,近几年行业内传出的互联网软装的声音要小得多。不过,消费升级的大潮促使人们在消费模式上求变,由此带来的是人们在审美和家居生活环境等方面产生了新的认知,这恰恰诱发了互联网软装的“蝶变效应”。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需求无疑是促进消费的最为直接的力量。

“在2013年,很多消费者的思路还停留在‘什么是软装’的状态中。到了2017年,不少有装修需求的家庭及个人已经有意识地奔着我们这些软装公司来。”锦道软装创始人林周勇在一次聊天中告诉亿欧,“这正是行业近年来发生的最为明显的变化,即消费者对软装行业的认知也得到了升级。”这种由经济形势的向好带来的认知变化无疑为软装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利好。

在圣菲国际软装创始人倪嘉看来,除了消费者的认知得到了明显提升,消费升级的大潮也为当前软装公司的产品定位赋予了新的要求。

首先,需求倒推软装公司在设计和研发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倪嘉认为,对于一家真正的软装公司来说,其60%-70%的精力必然是会放在设计和研发产品方向上,而且产品不光要满足不同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要注重设计性、功能性和实用性。

其次,当前的软装产品讲求的是整体效果,能够为家赋予一种情感归属感,要让人们更愿意回家,而不是简单的新产品堆砌。当然,这离不开软装公司本身的设计能力和对客户审美需求的把控能力。

第三,除了具有较强的设计感以外,软装公司还需要在沙发布艺、家居面料到产品方面形成闭环,为当下时间成本越来越高、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懒的国人提供便利。这形成闭环的关键恰恰在于软装公司本身所具备的特殊能力:能够通过设计让窗帘、沙发、灯具、壁纸、画和地毯等单品之间展开“对话”,从而实现家居风格的统一性。

目前,软装行业存在以下几种模式:有的主打软装定制,有的专供软装平米计价,有的则在软装设计和软装供应链方面具备优势,还有的已经开始在全国布局智能化工厂和无人化工厂。与家装行业一样,目前欠缺品牌化效应的软装企业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唯有借助规模化效应来实现多种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这一条道路。

软装的各样单品虽然单价并不高,但贵在品类足够丰富。因此,企业要想做大做好必须整合庞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硬装公司切入软装公司时往往容易造成亏损的重要原因。

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在当前政策继续大力鼓励精装修的情况下,家装公司的市场很有可能在10年内会慢慢萎缩,尤其是整装公司的市场会缩小。

但软装作为偏传统的实体经济,出于可活动家具量大的原因,它具备客户段广泛、收入层级多、产品易于管理等优势。在消费升级带来的利好作用下,它的市场容量很可能在未来5到10年内会逐步增大,并将在5年内重新得到资本的重视。这也是当前一众家装公司意欲切入软装行业的原因之一。

因此,对于软装企业来说,在接下来如何保持自己的企业优势,借助消费升级的利好更深入地把握消费者的审美方向,并依托新技术的力量和工厂的全国化布局来批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方面的需求,将成为它们迈向下一步的着眼点。

(二)市场争夺战打响 AI+智能家居有望迎来爆发

对智能冰箱说:“宫保鸡丁怎么做”,冰箱上的显示屏开始播放宫保鸡丁教学视频。对智能电视说:“我想看个赛车类电影”,电视上显示《速度与激情》系列影片。对智能音箱说:“我要开party,放个激情澎湃的音乐吧”,音箱播放《Sugar》……这种搭载了语音交互系统的智能家居,在经历了前些年“雷声大雨点小”的概念化炒作后,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有望在接下来的几年迎来爆发。

近日在2017硅谷高科技创新·创业高峰会上,更有业界人士表示,未来的智能家居有望从被动响应用户需求转而主动判断并识别用户需求进而提供准确服务。届时,完全人工智能化的智能家居将实现全自动、自学习、自感知的智能家居系统,也就是说摈弃掉手机,给智能家居装上更为智能的“人工大脑”,完全解放人为控制家居,让所有家居拥有明白用户心思的能力。

市场争夺战已经打响

研究机构Statista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68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7%,预计到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793亿美元,中国市场份额上升至17%。

前瞻产业研究院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前瞻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605.7亿元,同比增长50.15%。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家居将迎来爆发期,年增长率将保持在50%左右。到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396亿元。

在巨大市场蛋糕的驱使下,一场市场争夺战已经在被视为智能家居入口的语音交互领域上演。7月5日,百度宣布收购美国语音交互技术公司KITT.AI,就在同一天,阿里发布智能音箱“天猫精灵X1”。此前,京东联合科大讯飞(002230,股吧)推出了“叮咚音箱”,腾讯云发布了“小微”。在国外,更是有亚马逊Echo打开智能音箱的市场,谷歌的Google Home、苹果的Home Pod、微软小娜等陆续上线。

“虽然语音识别技术已经获得很大发展,很多智能设备也已经集合语音交互的功能,但是这些语音交互并不能够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在此次2017硅谷高创会智能家居论坛上,北京全电智领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孟令伟坦言。机智云物联网云服务平台副总裁邢雁也同样认为,作为智能家居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语音识别目前仍处于一种简单控制性的语言的状态,这距离语义识别包括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仍具有一定的距离。

与此同时,孟令伟进一步表示,处在复杂环境下的语音识别技术的准确性和智能程度都有待于提高。“现阶段,语音交互一般集成在人们贴身使用的手机、手表设备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应用环境和距离。但是,对于智能家居而言,由于周围环境比较复杂,这时候,用户体验智能家居上的语音交互,是不是也可以达到准确的语音识别率,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孟令伟说。

“现阶段语音识别技术的表现,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聪明。人们希望跟它自然沟通,而不是刻板的交流,这在技术层面需要进一步突破。”孟令伟认为,语音交互在未来智能家居领域会呈现出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模式,这也决定了其不应仅定位于对按钮或者触摸按键的替代,而是应该呈现出更加综合和智能的应用。

同时,NuBryte 联合创始人史蒂文·古特里奇表示,在过去的两三年涌现出了一批语音识别技术,而这些也是依托不同平台存在的。但是考虑到语音识别将会成为许多初创公司发展的辅助工具,未来开放语音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

智能家居有望装上“人工大脑”

或许有一天,结束劳累了一天的工作后,你回到家中,由人工智能调配,大门、洗澡间的热水、客厅的空调、照明灯……一切都无需控制便可以自动识别打开。而这时候的人工智能化的智能家居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是由任何一家公司或联盟独立完成,它需要一个发号施令的人工智能中枢,还要有摄像头、电机、处理器、通信芯片等硬件设施,以及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多领域的集成。

史蒂文·古特里奇认为在智能家居方面,人工智能未来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人工智能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取决于目前掌握的数据,随着数据方面的不断补充,智能家居最终可以实现与用户的自然交流。“我们可以用语音控制来替换家里灯的开关,可以用语音控制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实现通风等。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尽量减少一些琐碎的智能设备的使用,比如,目前家里的安防系统或者是摄像头,是单独的一套解决方案,但是未来可以通过AI做一个系统集成,那时候人们无需单独买这些设备,就可起到相同的作用。”

邢雁表示:“我们可以想象到未来人们即使身处不一样的家庭环境,智能家居也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家庭的人口以及设备的数量来进行无人为操作的交互,这样的场景非常微妙。”

“人工智能在未来的智能家居领域有望充当资源的决策者和规划者。”孟令伟认为,“未来每一个家庭都将有一个基于AI设计的核心的智能管家,可以根据房间里不同主人的不同生活习惯来分配和规划家庭资源。到那时候,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调节合适的光线和温度,比如,根据不同主人生活习惯调节热水器的温度等,这些都是适合AI做的。”孟令伟举例说。同时,他强调,对于亲情的传递,并不适合机器替代。如果摆在眼前的是一次结婚纪念日的晚餐,则更多的是需要体现男主人自己的创意和人性。

信息安全隐患仍需防范“便利”向来是把双刃剑,在物联网中你传输的数据越多,信息暴露的可能性就越大,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因此而剧增。当然,智能家居也不例外。

史蒂文·古特里奇表示,企业应将物联网安全问题贯穿产品研发生产过程始终。此外,企业内部要有一套明确的制度,在必要的时候,和第三方的数据管理、数据安全公司进行合作,以更好的增进自己在数据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将这些学到的知识进行实时更新,保证自身在设计特别是加密的过程中没有漏洞。“企业设计的时候不能只靠自己或者本着孤立和封闭的心态,而是要和其他企业联合开发,合理控制产品开发的步伐保证数据的安全。”

微软(中国)物联网产品市场总监李冕认为,智能家居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为保证信息不被泄露,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产品开发要有一套国际领先的安全标准;二是做好与各地法律法规相衔接;三是做到数据的透明性;四是做好数据的追溯性。

Brite Lab CEO 罗伯特表示,企业应该将采集到的这些数据看作是基于产品在整个厂区的路由,并应签订设计规格书和长期协议,以表示企业具有相关知识产权,在这个基础上进而将其应用拓展到家居领域。

孟令伟则表示,未来需要连接的设备数量是以爆炸式的数字增长,而这一切也将在数据连接能力和数据安全性等方面为通信系统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全电智领科技一直致力于利用可见光通信系统来缓解安全问题。

“可见光有非常明确的边界效应和方向性,由于其波长不具备穿透性,若用头顶的灯光进行网络覆盖,完全不必担心隔壁窃听用户的私人信息,或者通过网络攻击盗窃用户的资源。”孟令伟介绍说,可见光通信系统可以适用于对无线电敏感的区域,这些区域如果用光对智能设备提供连接,可以避免很多由于无线电干扰造成的误码。

分享到: 新浪 腾讯 微信 人人 QQ 雪球 和讯 更多

上一篇:人造板最严新标准能否让板式家具重现辉煌?

下一篇:2017年定制家居企业迎来密集上市潮

关于橙e网 | 如何加入| 成功案例 | 帮助中心|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者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PingAn Bank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1018345号-2

扫一扫,橙e网手机版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会员专享文章,请先登录或注册橙e网。
企业登录个人登录

还没有账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