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佛山照明2016年净利超19倍
佛山照明19日晚间发布业绩快报,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33.66亿元,同比增长17.03%;实现净利润10.77亿元,同比大增1916.9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133.36%,其中非经常性损益主要系出售国轩高科股票取得的投资净收益72,959.42万元。
关于业绩大增原因,公司表示,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照明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情况下,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LED产品销售收入增长迅速;同时强化市场营销,提升公司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管理效率,促进费用优化,使公司主营业务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
(二)2016年12月全球LED灯泡价格变化情况
调研机构针对主要品牌在全球主要市场上所销售相当40W等级及60W等级白炽灯规格的LED灯泡(以下简称40W或60W等级LED灯泡)价格进行调查,以了解全球LED灯泡价格趋势。据悉,该数据系于未考虑销售量权重下,计算平均价格所得LED灯泡价格,并于每两个月检视价格走势。
在亚洲地区方面,2016年12月日本市场40W及60W等级LED灯泡平均价格为1,390日圆(约12美元)、1,902日圆(约16.7美元),较2016年10月分别上升1.6%、下滑0.5%,前者以三菱电机双月涨幅15.9%最多。韩国市场40W及60W等级均价各为7,957韩元(约6.4美元)、12,238韩元(约9.8美元),两者较2016年10月分别上升0.8%、下跌2.7%,前者以乐金双月涨幅5.6%为最多。大陆地区一般品牌7W和9W均价分别为人民币26.3元(约3.8美元)、30.4元,分别较2016年10月下降5.4%、上升0.3%。另外,大陆一线品牌7W及9W最高价分别为清华同方及佛山照明,分别为人民币31.5、29.9元。
欧美市场方面,2016年12月美国地区40W与60W等级LED灯泡均价分别为15.9、20.5美元,分别较同年10月下跌7.6%、2.4%,前者以Cree双月跌幅达12.8%最多,后者则以飞利浦双月跌幅达11.6%最多;欧洲地区40W与60W等级LED灯泡均价为7.0欧元(约7.3美元)、9.4欧元(约9.9美元),与10月相较分别上扬4.5%、19%,前者以乐金涨幅达37.1%为最多,后者则亦以乐金上扬47.3%最高。
2016年12月40W与60W等级“每单位价格流明值”最高者分别为韩国市场的飞利浦与欧司朗,分别为133.3 lm/美元、262.1 lm/美元;另,40W及60W等级“平均发光效率”,最高者皆为日本市场的东芝,分别为84.2 lm/W、107.8 lm/W。
2016年12月美国地区40W与60W等级LED灯泡均价分别为15.9、20.5美元,分别较10月下跌7.6%、2.4%,两者价差放大至4.6美元。
· 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2017年中国LED照明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LED行业属于半导体光电行业,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其他有关部门制定产业政策、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整个行业的协同有序发展。现对2017年中国LED照明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7-2022年中国LED照明产业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表明,LED 产业凭借其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的特点,是我国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行业,得到国务院下属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住建部等众多部门的政策支持以及地方政府的众多财力支持,如 2011 年住建部发布《“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2013 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六大部委联合发布的《半导体照明节能 产业规划》等。国家的大力扶持给行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与环境,对行业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白炽灯禁售计划加速 LED 照明的普及
当前,全球资源紧张、气候变暖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严峻挑战。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等非再生能源的减少,大力发展新型节能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已是大势所趋。在此形式下,结合国家、公益组织的大力宣传影响,人们对于节能环保的意识越发强烈,促使 LED 照明产品将更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已推出白炽灯的淘汰计划。在我国,国家发改委于 2011 年发布《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文中提 出“2012 年 10 月 1 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 100 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2014 年 10 月 1 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 60 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2016 年 10 月 1 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 15 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目前我国的白炽灯淘汰计划正按计划持续推进。随着白炽灯逐渐退出市场,LED 照明的普及将进一步加速。
(3)LED应用领域广泛
随着我国半导体照明技术的进步,LED 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其应用产品多达上百种,基本涵盖了指示、信号与显示,背光照明三大类。目前国内 LED 照明产品的使用除了家居照明之外,还被广泛用于交通信号灯、大型 LED 屏、数码产品背光源、建筑景观装饰照明、道路隧道照明等领域。除此之外,还出现了新的应用方向,例如航空航天、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 本周聚焦
(一)LED行业供需关系改善 2017芯片将供不应求
三安光电日前发布涨价通知,上调S-30MB/S-32BB系列产品价格8%,打响了2017年LED芯片涨价第一枪。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供给侧产能下降,而需求量稳步上升,LED芯片在2017年将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供需关系改善
2016年之前,LED芯片厂商纷纷扩大业务,造成产能过剩明显,价格持续快速下滑,使得LED行业发生剧变。众多经营不善的小企业由于技术落后等原因,纷纷减产或者转型,大量LED企业退出市场;同时,国家对MOCVD设备补贴力度降低,缺乏资金的小企业无力扩产。海外LED芯片厂商的利润也都出现大幅下降,产品毛利率较低。
不过,2016年以来,随着需求稳定增长,LED行业供需关系逐步改善,近期更是出现产品密集涨价事件。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不仅是LED芯片在涨价,屏幕等也在涨。此前厂商对需求预测过于保守,从而造成产能准备不足;同时,智能化产品拓展迅速,对芯片屏幕等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这些因素叠加,使得供需矛盾加剧。
三安光电的涨价一方面是成本上的原因;另一方面,随着中小厂商的退出,LED芯片行业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厂商手中,卖方地位更强势。
集中度提升
专家表示,LED产业经过深度洗牌后,供给侧改革比较充分。
从LED上游看,集中度加速提升,形成较高行业壁垒,扼制无序产能扩张;同时下游应用创新驱动产业链发展。从目前情况看,LED照明加速渗透,LED照明智能化、网络化推动小间距显示市场加速爆发,成为新一轮LED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据测算,到2017年年底,LED芯片有效产能约8328万片,需求约9235万片。其中,照明芯片需求4704万片,同比增长20%;户外全彩显示屏需求2602万片,同比增长5%;户内小间距需求102万片,同比增长50%;手机背光需求139万片,平板电脑背光需求44万片,电脑及电视机背光需求699万片,汽车灯具需求106万片。
业内人士认为,LED芯片产能仍低于需求。考虑到2017年需求稳定增长,LED芯片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三安光电作为芯片环节的龙头,是国内唯一从事全色系LED芯片生产的企业。公司积极扩张产能,至2017年年底有望拥有400台MOCVD设备。飞利浦、首尔半导体、LG、三星、CREE等海外LED巨头已基本停产,新增需求外包给三安,公司海外客户订单有望进一步提升。
(二)历经洗牌 LED照明企业表现可观
2014年LED企业数量多达2万多家,但是仅经过一年时间就减少20%,4000家企业退出市场。2015年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焦点和难点增加,沸点和燃点下降,GDP增长跌破7%,出现了25年来的最低增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LED行业经历产能过剩、价格战和产品同质化等激烈竞争,行业内两极分化明显:大企业通过并购规模进一步做大,而中小企业则生存艰难。2016年,LED行业出现少许回暖迹象,诸多企业调高产品价格。3月,木林森、晶台等封装企业对部分产品进行价格上调。5月,晶电在减产25%的情况下,价格上涨15%。8月,三安光电中小尺寸产品价格上浮10%,华灿光电也对利润较低的产品价格向上调整了5%。木林森、国星光电及信达光电等对显示屏用RGB灯珠进行提价,涨幅均在5%左右。一时间,LED行业上演了一场“涨价狂欢”,让人为之振奋。欧普照明发布2016年度业绩快报,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2.55%;佛山照明2016营收超33亿,净利大增逾19倍。从LED产业周期上来讲,在经过2015年及2016年的行业深度整合后,供给侧改革已比较充分,进入2017年LED将迎来景气拐点。
从LED上游供给来看,行业产能集中度加速提升,并形成较高的行业壁垒,扼制无序产能扩张;中端封装技术不断革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行业下游在车用、照明、小间距 LED 显示和物联网等新应用的引领下蓬勃发展,整个产业链的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的增长。进入2017年新年伊始,随着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合并潮后LED企业的优化升级,其供求关系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低端落后的生产产能将会进一步淘汰。近期LED企业频频传来积极消息,欧司朗LEDvance出售案或将于2017获德政府批准、木林森拟建“新余LED照明配套组件项目”、万润科技设立全资子公司……在前期的深度洗牌后,LED行业上游(芯片)、中游(封装)、下游(应用)蓄势待发,新年或迎来新的业绩增长拐点。
上游:LED芯片
行业集中度提高 较高壁垒遏制产能虚无扩张
2015年,LED全产业链并购整合案例已超过40余起,涉及金额庞大。金沙江创投集团收购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旗下的Lumileds、开发晶收购普瑞、利亚德10亿收购美国平达电子……收购潮后的LED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2016年LED芯片市场规模为139亿元,同比增长9%,2015年则是同比下滑7%。
从供给端看,大陆企业2016年YOY为13%,台湾为-2%,说明国产率快速提升。国产化率2014年为66%,2015年为73%,2016年为76%,国产率始终处于成长状态。2017年主流厂商依然会扩大产能,未来一段时间内芯片国产率还会进一步提升。
LED产业链供给侧改革已比较充分,2016年前十大厂商市占77%,前三分别为三安(29%)、晶电(13%)、华灿(8%)。较高的行业集中度能有效地遏制产能扩张,企业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同时提升专业化生产效率。新年伊始,国内LED芯片龙头三安光电向下游发布涨价通知,于2017年1月10日起上调部分产品价格,上调幅度为8%。三安光电的涨价一方面是由于成本上原因,另一方面与市场集中度提升有关。未来LED芯片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形成寡头垄断,构成强者恒强的市场。
满满“政”能量四企业获补逾1.44亿
新年来临,有4家LED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政府补助,4家企业所公告的政府补助额共逾1.4亿元。其中,上游LED芯片企业华灿光电全资子公司云南蓝晶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玉溪市红塔区财政局2,000万元补贴资金;士兰微控股子公司杭州士兰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收到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转拨付的8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设备资助资金6000万元。自2009年以来,多家LED企业获政府补贴,截止到2017年1月22日,三安光电获累计补贴35,850万元,华灿光电获22,256万元,德豪润达获14,201.46万元。事实上经过一轮洗牌后,政府补贴对象发生了变化:目前仅对那些能够成为龙头的企业进行补贴,补贴面已然收窄,一些中小型企业再想拿补贴的可能性较小,优胜劣汰趋势凸显。
2017 LED芯片供不应求,龙头稳定受益
从全球范围看,随着16年去库存基本完成,17年苹果引领下智能手机备货需求强劲,加上汽车电子、工业终端等新兴市场带动,芯片销售持续升温。借助于国家意志的强力推进,大陆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全球产能向大陆转移趋势明显。当前我国已形成了从设计、制造、封测到终端的完整IC产业链,在国家产业基金和资本市场平台的支持下,迎来最佳发展机遇。2017年行业供不应求的市场特征明显。预计未来芯片企业的议价能力会提高,龙头企业稳定收益,这又会助力提升芯片行业市场集中度。
中游:LED封装
2016年市场为589亿,同比增长6%,2015年相比于2014年成长2%,主要是价格和终端需求因素。封装与芯片行业的不同在于还有国际厂商,2016年大陆厂商增长率8%、台湾企业增长1%、国际企业增长4%。未来依然本土成长最快,以大陆厂商扩产为主,技术差距也不断缩小,特别是白光领域,国际企业优势消除。国产化率继续提升,2015年为66%,2016年67%。2016年大陆厂商295亿产值,增速8%。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2015年前十大市占39%,2016年43%。木林森、国星、鸿利等本土厂商均在前十。
先进的封装技术驱动中游发展
从2015年开始,封装企业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企业净利润增长速度不断下降,企业开始着力于LED封装技术的研发与市场的开拓,目前EMC封装、CSP芯片级封装成为趋势。
EMC是一种重要的微电子封装材料,是采用新的Epoxy材料和蚀刻技术在Molding设备的封装下的一种高度集成化的框架形式。通过封装工艺将半导体芯片包覆形成保护,以免受到外部环境的破坏;同时EMC也起到一定的散热效果。EMC具备可规模化生产和合理的可靠性特点,是半导体封装常见的封装材料之一。它具有高耐热、抗UV、高度集成、通高电流、体积小、稳定性高等特点,在对散热要求苛刻的球泡灯领域、对抗VU要求比较高的户外灯具领域及要求高稳定性的背光领域有突出优势。
历经洗牌 LED照明企业表现可观
EMC自从2014年在LED封装领域开始引进使用后,在室内照明得到大幅发展,迅速成为与SMD和COB相“抗衡”的主流产品。随着LED照明应用的成熟,今年以来中功率LED市场需求急剧升温,LED封装厂积极导入适用于中高功率的EMC支架。EMC封装器件由过去2W以下产品为主正在往2-5W产品渗透,加上价格加速下滑,已经对传统PPA支架以及陶瓷基板产生威胁。
CSP也是时下封装行业最具话题性的封装形式,它光效低、焊接困难、光色一致性、成本价格高,但发光面小、高光密度、颜色均匀、体积小可增加应用端灵活性、成本下降空间潜力大,尤其在LED球泡灯、LED灯管等具极佳设计灵活度,成为各大企业争相抢夺的蓝海市场。
历经洗牌 LED照明企业表现可观
现阶段,飞利浦、科锐、欧司朗、三星等国际巨头公司陆续推出倒装LED芯片及CSP芯片级封装的产品。国内CSP芯片级封装还处在研究开发期,国内芯片企业如德豪润达在筹划使用5亿元建设LED芯片级封装项目,未来倒装芯片及芯片级封装产品将陆续推出。随着CSP产品规模效应不断释放,性价比将进一步提高,预计,未来三年CSP、倒装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达到三成以上,同时也将成为中国LED封装企业全面超越国外企业的最佳机会。
价格降速趋缓,厂商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2014年以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厂商盈利能力不断下降,许多中小型封装企业被迫退出,并购潮的出现也导致大厂的规模越来越大。以前木林森一家公司独大,然而目前国星光电、鸿利汇智的规模也逐渐增大,第二阵营的厂商规模也逐渐增大。此轮扩产潮,主要由大企业主导,包括木林森、国星、鸿利、信达等大型厂商,产能规模不断扩大,市占率将不断扩大,议价能力提升。去年年初,由于芯片价格上涨,器件价格亦开始上涨,特别在显示屏领域,木林森、安普光和信达光电等厂商,同时宣布价格上调。相较于2015年,2016年LED封装价格趋于稳定。由此,LED中游封装企业将逐渐进入触底反弹的阶段,大厂的盈利能力亦会逐步改善。
下游:LED应用
企业业绩表现可观
2015年LED照明渗透率仅27.2%,2016年全球LED照明市场继续快速成长。从下游应用来看,作为主要LED应用方向的通用照明市场,全球2015年渗透率27.2%,预计2016年渗透率将超过31.3%,全球市场规模可达346亿美,预计2017年渗透率可超36%,市场规模超过10%快速增长。
LED照明呈现智能化、网络化,空间再提升超过1.3倍。飞利浦表示:照明价值从单体向互联智能LED照明系统及照明服务,市场空间高达650亿欧元,相比2015年全球市场300亿美金规模,增长130%。
未来10年LED光源将有望全面替代所有传统光源。随着光效的不断提升,芯片以及其他耗材的成本下降,规模效应驱使灯具总体整体成本的持续下降,未来10年将有望全面替代所有传统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