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8日 第1783期 平安银行资金运营中心编制 请阅读正文后重要声明
关键数据一览
当日内容摘要
1、货币市场
流动性维持紧平衡,货币市场利率多数上行。
2、债券市场
期债现券小幅走弱,市场预期偏谨慎。
3、外汇市场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窄幅波动。
4、黄金商品
多重不利因素叠加,黄金连续跌破两关口。
5、股票市场
沪指连跌4日,360概念午后崛起。
详情请阅读:
一、市场信息
货币市场:流动性维持紧平衡,货币市场利率多数上行。周四(12月7日)央行超预期提前重启28天逆回购投放跨年资金,流动性维持紧平衡,货币市场利率多数上行。银存间质押式回购1天期品种涨2.27bp报2.5682%,7天期涨4.27bp报2.8051%,14天期跌7.97bp报3.7023%,1个月期涨2.63bp报5.0094%。Shibor全线上扬。隔夜Shibor涨1.2bp报2.5850%,7天Shibor涨0.4bp报2.7910%,14天期Shibor涨0.2bp报3.8510%,1个月Shibor涨5.56bp报4.395%。
债券市场:期债现券小幅走弱,市场预期偏谨慎。周三(12月6日),资金面显收敛,期债现券小幅走弱,市场预期偏谨慎。分析称,年底流动性面临大考,金融监管仍然在路上,债市交易窗口恐难把握,市场预期偏谨慎。期债全日震荡走低,10年期债主力T1803跌0.16%,5年期债主力TF1803跌0.13%。银行间现券收益率涨跌互现,10年国开次活跃券170210收益率下行1.07bp报4.840%,被置换券国开10年活跃券170215成交收益率下行2.61bp报4.7425%;10年国债活跃券170025收益率上行1.98bp报3.8950%。央行周四进行1200亿7天、500亿14天和1000亿28天逆回购操作,当日有2700亿逆回购到期,完全对冲当日到期量。这也是央行自10月26日以来首次开展28天期逆回购操作。从往年情况看,接下来央行可能会改用28天期逆回购品种供应跨年资金,2018年春节前央行大概率会推出类似2017年春节临时流动性便利的安排。资金面显收敛,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多数上扬。DR001加权平均利率现上行2.32bp至2.5687%,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上行4.22bp至2.8046%,DR021加权平均利率上行4.55bp至3.8933%。
外汇市场: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窄幅波动。周四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价报6.6155,较上一交易日跌5个基点。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贬32个基点,报6.6195,为连续九日调贬,继续刷新2016年11月21日以来最长连跌周期。交易员指出,目前内外部都缺乏让人民币波动起来的事件,而且年底临近机构基本完成年度任务,主动出击意愿不强,人民币料延续当前走势。由于汇率波动区间狭小,这种走势更适合做成交量,部分机构也尝试冲击年度排名,半日成交量较昨日放大逾三成;由于人民币兑美元走势稳定,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汇率指数跟随美指连续出现反弹,暂时止住连跌走势。分析人士指出,在全球复苏形势下,美元难一枝独秀,人民币也不会单边下跌,过去四季度人民币单边大幅贬值的一幕难重现,当前主要货币走势均不明朗,预计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以震荡为主。央行12月7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1月外汇储备升至3.12万亿美元,续创2016年10月以来新高,较10月增加100.64亿美元,连续10个月上涨。外管局表示,11月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境内外主体交易行为维持稳定平衡局面;国际金融市场总体小幅波动,主要非美元货币汇率上涨及资产价格变动等因素综合作用,是外汇储备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全球汇市方面,美元小幅走高,投资者风险偏好再度升温的迹象和美国税改乐观情绪支撑美元。商品货币走势疲弱,澳元兑美元日内跌幅扩大至0.48%,刷新近6个月新低。
黄金商品:多重不利因素叠加,黄金连续跌破两关口。现货黄金周四(12月7日)大幅下挫,美市盘中最低下探至1244.06美元/盎司,触及8月8日以来的低点,金价已连破1250及1260美元/盎司两关口,进一步考验1240关口。周四公布的美国至12月2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23.6万人,好于前值和预期,已经连续144周低于30万关口;表明劳动力市场正在快速收紧。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接近完全就业状态,失业率已经降至17年以来低位4.1%。周四疯狂上涨的比特币对黄金也造成了很大的抛售压力。据美国交易平台GDAX数据显示,比特币周四刷新纪录高位至1.9万美元,日内涨幅超50%。在比特币新高之际,期货黄金、白银却惨遭抛售。11月初以来,比特币价格已经上涨超100%。年初至今,比特币价格则累计上涨约14倍。交易员和投资者也对美国国会关于特朗普政府运作是否会出现关门的决定高度关注,防止政府关门的资金筹措案将在本周晚些时候公布。周三特朗普曾威胁称,周六美国政府有可能停摆。从技术面看,目前黄金在跌破200日均线即1267美元/盎司的位置后,进一步下滑至1260下方,触及了大多数的止损盘,后续的抛压可能仍会继续。有分析师称,从1983到2000年黄金四次下探周期低位250,因此本轮黄金也可能会下探2015年12月低位1050。总之后市极不乐观。现阶段对黄金的支撑面主要是巴以冲突。继特朗普公布将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之后,中东再度陷入紧张局势,若局势进一步恶化,黄金将从中受益。周五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即将公布,对黄金是福是祸还有待观察。不过在美联储下周议息之前,黄金的抛售潮预计不会停止。
股票市场:沪指连跌4日,360概念午后崛起。周四(12月7日),A股继续弱势下探,上证综指收跌0.67%报3272.05点,连跌4日;深成指跌1%报10801.25点;创业板指跌0.41%报1776.99点,盘中一度翻红振幅较大;上证50跌0.93%。两市成交不足3500亿元,创5个月来新低。盘面上,5G概念活跃,纵横通信涨停,华脉科技、梅泰诺涨超5%。军工股集体拉升,中兵红箭、天和防务涨停,北方导航涨逾6%。核电板块异动,中国核建直线封板,中核科技、中广核技等跟涨。稀土、黄金板块均迎来久违强势,江粉磁材、荣华实业涨停。360题材午后崛起,江南嘉捷一度封板,三三七互娱行逾5%。大金融、白马、周期板块低迷,制约股指走势,美的集团、新华保险、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五粮液、中信证券等跌幅明显。个股方面,实控人变更为中国国新,海虹控股连续4日3板;上市十九年未分红,铁公鸡浪莎股份连续3日跌停;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大连电瓷连续两日跌停。
二、要闻速览
周小川:尽快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搞金融的都要持牌经营。党的十九大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角度,提出了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并对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等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为我们指明了下一步金融工作的方向和使命。金融系统必须牢记使命担当,严格按照十九大要求,切实抓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积极建设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一是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努力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回归本源,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调控合力,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坚持把维持物价稳定和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防风险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促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巩固宏观杠杆率稳中趋降的良好势头。更加重视价格型调节和传导,继续培育市场基准利率,探索利率走廊机制,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的传导。二是深化金融市场改革,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债券融资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更好满足不同企业的发债融资需求。统一监管标准,深化市场互联互通,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用好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切实帮助企业降低杠杆率,推动“僵尸企业”市场出清。支持稳步提高直接融资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拓展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股权融资渠道。三是不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以竞争促进优化与繁荣。从更高层面认识对外开放的意义,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大方向,不断推动有关政策改革,使改革和开发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既积极有为、扎实推进,又顺势而为、水到渠成。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便利对外经济活动,稳妥有序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同时,在维护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放宽境外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促进金融市场规制与国际标准进一步接轨。四是严密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经济中各类矛盾和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金融不稳定会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成本。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切实落实好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尽快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避免监管空白,搞金融的都要持牌经营,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着力做好流动性风险、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风险、资本市场异常波动风险、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控。五是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强统筹协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切实落实部门监管职责。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的机构和力量,统筹系统性风险防控与重要金融机构监管,对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产品,明确监管主体,落实监管责任,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金融业综合统计,建立行为监管框架,强化监管的专业性、穿透性。统筹政策力度和节奏,防止叠加共振。同时,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全国一盘棋,努力做到监管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税改之后是基建,特朗普政府计划明年1月公布基建方案。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在明年1月初推出基建计划。在竞选时,特朗普曾承诺在美国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改善美国的机场、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今年2月,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在首次国会演讲中表示,将向国会要求1万亿美元的基建支出,以替换美国“破碎的基础设施”,重点有道路、桥梁、隧道、机场和铁路等。而美联社此前报道,美国交通运输部长赵小兰今年5月接受CNBC采访时透露说,特朗普总统1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框架可能很快出台。赵小兰称,政府正在研究各种选项,因为大约有16种不同的基建融资方式,每种方式都会有批评者。“可能会公布一些框架和想法。”赵小兰说,“有关立法行动更可能在今年秋天进行。”她进一步指出,特朗普政府正在以非常负责任的方式努力制定计划,避免增加赤字。特朗普刚刚在税改上获得立法首胜。不过,这让人们担心,在税改已经大幅增加政府赤字的情况下,国会是否还能通过基建支出法案。据联邦公路管理局统计,修理和改善公路和桥梁要花费的金额高达8360亿美元,另外,还要花费900亿美元改善公共交通系统。有机构估计,到2025年,美国需要支出4.5万亿美元来改善国家的道路、桥梁、水坝、机场、学校等设施状况。面对如此庞大的开支,中国投资者或许能够帮上特朗普的忙。最近几年来,中国对美国的投资逐渐增加。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在2016年达450亿美元,首次超过了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自2000年,中国企业共享美国投资了1090亿美元,雇佣超过14万工人。中国企业近年来在美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和能源市场。高盛称,相当一部分的中国企业对美投资有可能是为了对冲汇率风险。
避免政府停摆第一步,美国参众两院批准过渡性开支法案。美国国会参议院、众议院批准过渡性开支法案,朝着避免政府停摆迈出第一步,将递交给参议院表决。该法案将在国会没能在周五通过支出法案的情况下,维持政府运转至12月22日。该法案将维持政府运转两周,给国会提供时间来通过更长期的支出法案。昨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认美国联邦政府关门危机可能迫在眉睫。据美联社等美国媒体本周三报道,当天有记者提到本周五是批准美国政府融资议案的截止期,问政府关门的可能性,特朗普回答,关门本周六“可能发生。”此后众议院规则委员会主席Sessions称,其领导的委员会批准将提供政府短期预算的“持续决议案” 期限延长至本月22日,预计众议院最早将在本周四全体表决。今年9月,在本国接连遭到飓风侵袭后,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批准救灾拨款,同时将为美国政府提供融资和债务上限的时间延长至本月8日。美国政治媒体The Hill称,最近多位高调的民主党议员威胁,若国会不能解决特朗普终止“儿童暂缓遣返令”(DACA)给移民带来的生活和工作问题,就会对政府融资及提高债务上限的议案投反对票。
巴塞尔协议III资本框架完成,银行将面临更严监管。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终于打破长达一年的僵局,在本周四发布声明称,完成巴塞尔协议III资本框架,银行将面临更严格的资本监管。制定完成的资本框架涉及,针对银行如何估算抵押贷款和其他资产账面风险设置新的限制措施,从而提高贷款方资产负债表的透明度和健康度。稍后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发言称,巴塞尔协议III决定乃“重大里程碑”。该项协议将使资本框架更加稳健,并提高对银行体系的信心。欧洲银行管理局(EBA)也对完成巴塞尔协议III资本框架表示欢迎。巴塞尔协议III的最后阶段主要集中于银行衡量投资损失风险的统计模型上,该模型还部分用于确定银行资本要求。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巴塞尔协议II因对非正态分布复杂风险缺乏有效测量和监管、风险度量模型有内在局限性等问题,未能提供准确的风险评估,最终监管机构介入。新的框架给银行通过用自己的统计模型衡量资产风险来制定的资本标准设定了最低限制。据CNBC报道称,欧盟高层官员曾经一度反对加入该限制,之后妥协表示银行需要达到监管者设定的标准公式收益率的70%,而美国则要求80%,之后下降至75%。最终设置最低标准为72.5%。巴塞尔协议III是由国际清算银行制定,同时得到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参与制定并同意实施的全球金融监管标准。2010年9月12日,由27个国家银行业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高级代表组成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就《巴塞尔协议Ⅲ》的内容达成一致,全球银行业正式步入巴塞尔协议III时代。作为巴塞尔协议的第三版,协议着眼于通过设定关于资本充足率、压力测试、市场流动性风险考量等方面的标准,从而应对在2008年前后的次贷危机中显现出来的金融体系的监管不足。
欧元区三季度GDP环比增长0.6%,与预期持平。欧洲经济正在加速摆脱失去的十年。欧盟统计局周四公布数据显示,经季调后,欧元区三季度GDP季环比终值为0.6%,与预期和初值持平。欧元区三季度GDP同比终值为2.6%,高于预期2.5%和初值2.5%。欧元区GDP公布后,欧元兑美元变动不大。从各分项数据中来看,三季度中,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以及出口均对欧元区经济增长有所贡献。家庭最终消费支出环比增长0.3%,增速较二季度0.5%略有下滑;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环比增长1.1%,增速也不及上季度的2.2%。三季度欧元区出口同比增速1.2%,略高于二季度的1.0%;进口同比增速1.1%,则低于二季度的1.7%。欧元区各国的GDP也说明,欧洲正在迎接“黄金时代”。在所有可获得数据的成员国中,罗马尼亚、马耳他、拉脱维亚、波兰的GDP环比增幅居前,其中罗纳尼亚环比增长2.6%,其余三国环比增幅均超1%。各个国家中,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德国的经济数据尤为靓丽。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提到,德国三季度季调后GDP季环比初值 0.8%,高于预期 0.6%和前值 0.6%。德国三季度工作日调整后GDP同比初值 2.8%,高于预期 2.3%,为2011年一季度来最佳表现。只有丹麦环比出现负增长,下降0.6%;立陶宛环比增速只有0.1%。全球经济复苏大背景下,欧洲经济正在加速摆脱失去的十年,以惊人速度增长。早前公布的欧元区各项经济数据屡创新高。欧元区11月综合PMI终值创下2011年4月以来新高,制造业PMI终值创下2000年以来新高。10月失业率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欧元区消费者信心创下十七年新高。强劲的数据支持下,11月初,欧盟委员会在2017秋季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今年欧元区GDP增速预期上调到2.2%。欧盟经济和金融事务委员皮埃尔·莫斯科维奇表示,欧洲经济增速现在已经开启了加速模式。保持强劲的个人消费、持续复苏的全球经济以及下降的失业率都帮助今年欧洲经济表现好于预期。IMF也在11月中旬发布的地区展望报告中称,欧洲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的引擎,将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2.1%。
日本三季度GDP终值大幅上修至2.5%,创今年最好水平。日本经济受益于净出口增长、商业投资增加以及国内需求上升等利好,已连续7个季度保持扩张,是自2001年4月以来,经济增长时间最长的周期。据日本内阁府数据显示,日本第三季度GDP年化季环比终值2.5%,预期1.5%,初值1.4%,与二季度终值2.5%持平,并列为今年最高水平。日本三季度GDP同比上季度增长0.6%,高于前值0.3%和预期0.4%。经调整后的三季度GDP年化季环比中,商业投资增加1.1%,较初值0.2%有大幅上修;国内需求从初值的-0.2%调升至0.1%。三季度,净出口对日本GDP增长贡献0.5%,是推动GDP增长的主要原因。日本10月未季调经常帐21764亿日元,预期17210亿日元,初值22712亿日元,高于预期但低于初值。彭博社援引三井住友信托银行经济研究主管Hanada的评论称,外部需求依然良好,推动了投资。日元走软对日本经济和股市来说是个好兆头,而且并没有迹象显示这会损害消费者的信心。路透社评论称,由于外部需求持续向好,使日本出口保持扩张态势,三季度GDP数据表现良好。稳定的经济增长也给日本央行带来了希望,明年日本通胀压力或将增强,并推动消费者价格指数接近2%的目标。日经225指数在三季度GDP数据利好下短线飙升,早盘上涨0.87%至22693.00点。三季度GDP终值上修之后,日元汇率短线回升,美元/日元早盘涨幅有所收窄,至113.15。
附:重要声明
本报告汇编的信息及数据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分析及建议不代表平安银行资金运营中心观点;读者应根据有关法规制度自主判断、参考决策乃至进行投资,并自行承担由此带来的各项风险;本报告不对由此引起的任何问题负任何责任。